如何謙卑面對「人類世」之生態危機?靈性轉向的宗教生態反思

文:劉怡寧(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

「地球的何謙美是正念的鐘,如果你看不見,卑面你應該問自己為什麼。對人可能是類世你的視線被阻礙了,或者你正在忙碌地尋找其他東西,生宗教無法聽到地球的態危呼喚。」

「地球正在告訴你,機靈她在這裡,性轉她愛你。生態每朵花是反思地球的微笑,她在向你微笑,何謙而你不想報以微笑。卑面在你手中的對人果實,不論是類世橘子或奇異果,都是生宗教來自地球的禮物,但是你並不感恩,因為你沒有為地球、為生命存在。」

——一行禪師,《禪與拯救地球的藝術》

Fg4BMcVWAAAfh3BPhoto Credit: COP27 Twitter

2022年11月,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在埃及落幕,面對當前氣候變遷所帶來之各項生態與生存危機的急迫感,除了在國際政治與全球經濟體制層次有多元制度行動者積極進行角力與協商之外,許多國際宗教領袖與在地宗教團體也不落人後,不僅積極以宗教身分呼應COP27展開政治談判,也試圖從宗教、信仰與靈性的立場,提出宗教生態立場出發的反思,敦促各國領導人對氣候變遷採取積極行動。

像是在COP27期間,有來自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佛教在內的宗教信仰代表齊聚倫敦,倡議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對當前氣候現狀採取氣候懺悔行動;又或,在COP27的會場外,亦有宗教促進和平組織(Religions for Peace)、巴哈伊國際社群、聖公會與發源自台灣的慈濟,共同組織了一場「透過道德、跨世代、跨部門來實現回應氣候變遷的雄心」(Realizing Ambition through Ethical, Intergenerational and Multisector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rises)之會外座談。如今,越來越多的宗教、信仰與靈性社群對氣候變遷議題展開積極的回應,而宗教社群所帶動的宗教生態或靈性生態反思如何可能對氣候變遷的現實有所貢獻呢?

宗教與生態之間素有緊密的關聯性,不同的宗教傳統對於生態的認知皆有來自於教義傳統的豐富詮釋,尤其對於「人類」與「自然」應該保持的關係,更是有著道德與倫理上的界定。因應當前全球氣候變遷的現實,已有越來越多源自不同宗教傳統的宗教領袖或是宗教研究者,開始提出從宗教傳統出發的生態反思。像是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2016年出版通諭《願祢受讚頌——論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來自越南的一行禪師在晚年也特別重視生態議題,並以漢傳佛教與禪修為著力點, 提倡從「正念」出發來關愛地球;秉持藏傳佛教觀點的達賴喇嘛亦相當重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機,不僅與科學家們共同探討氣候變遷的本質,積極思索如何改變影響氣候的人類行為(Dunne & Goleman 2018),近年來則更進一步提出「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之氣候呼籲(Dalai Lame & Franz Alt 2020)。

除此之外,源自伊斯蘭蘇菲神祕主義傳統的學者作家 Llewellyn Vaughan-Lee 也在2016年撰寫《靈性生態學:地球的哭泣》(Spiritual Ecology : The Cry of the Earth)一書,暢談伊斯蘭的靈性生態觀。這些相關跨宗教生態論述正逐漸形成一股靈性轉向的宗教生態反思,嘗試對於氣候變遷與當代生態議題提供道德警示。

「人類世」之「人類」定位

從目前對「人類世」的眾多討論中,或許也可以看出靈性轉向之宗教生態反思所潛藏的時代意義。誠如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岑(Paul Crutzen)在2000 年提出「人類世」的概念,此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遽增,「人類世」(Anthropocence)的概念也在近十年來有著廣泛的跨領域討論。在 Simon L. Lewis 與 Mark A. Maslin 所著的《人類世的誕生》中,對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不斷攀升的現實感到憂慮,也為人類作為對地球的影響感到憂心, 而 Simon L. Lewis 發覺這或許正是一個「世」的開端,也是「人類世」的誕生(Lewis, Simon&Mark Maslin 2019: 7)。

人類活動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比我們所想像的深遠,尤其人類所帶來的影響並非侷限於現代,人類做為地球上唯一可以靠一己之智能與能力不斷影響未來的物種存在,人類活動的影響幾乎遍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而人類活動所累積的衝擊,已經可以與地球過往其他的所有行星規模的地質事件相比(Lewis, Simon&Mark Maslin 2019: 12-13)。在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巨大環境影響下,人類文明還能持續繁榮發展嗎?人類的自我造作是否將迎來難以生存的冷酷景象未來?或有甚之,是否帶來人類自身的滅絕?種種對人類生存型態的反思,成為反思「人類世」的重要探問(Lewis, Simon&Mark Maslin 2019: 13)。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人類世」之英文字Anthropocence的組成,結合了「人類」與「現代」,當智人成為新的地質霸權,到底是象徵一個新的人類地質紀元, 人類能夠從智人變成神人,積極以科技解決今日的問題,全權地掌握地球與命運的未來?抑或,人類世其實代表著人類的極度傲慢,僅是人類因極端愚昧而自認為能夠凌駕自然的一場幻想?(Lewis, Simon&Mark Maslin 2019: 13-16)。

換言之,人類世其實是個涵蓋各個層面的詞彙,牽涉與融合的層面包括了科學、政治、哲學,以及宗教等領域,或者引動人們內在對未知的深層恐懼;或者也牽動對人性與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土地之各種未來想像(Lewis, Simon&Mark Maslin 2019: 16)。對於人類世來說,這個時代的關鍵科學挑戰之一,將會是確知人類所握有的力量, 而且對於這股力量,能夠更有智慧地解答:我們該如何使用這道無邊的力量?如果這座全宇宙唯一發現存有生命的星球,其未來已經正逐漸被人類行為所決定的話(Lewis, Simon&Mark Maslin 2019: 23)。

328321483_1349065265890633_7962560231550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提供
「人類世」思考人類之定位。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