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與《國際橋牌社》展現強大的島嶼民族特質,這亦是台劇特有且無法被取代的路線

近幾年來的茶金台劇表現異常亮眼,在網路上都能引起大家的與國嶼民亦台廣泛討論與共鳴,甚至「追台劇」也成為許多人的際橋劇特日常生活。如同近幾年來的牌社台灣電影熱,愈多人願意「專程花錢看國片」的展現族特質這風氣轉變,台灣劇集與台灣電影的島代層次提升,從觀眾反應就能感受其中。無法

但我想,茶金民眾對於劇集與電影之間的與國嶼民亦台日常感受仍是有別,因為台灣電影雖然好看,際橋劇特但感受僅止於短暫的牌社當下,共鳴無法持續太久;然而對於台灣劇集而言,展現族特質這它是島代每個星期播出一至兩集,它已形成一種固定習慣,無法甚至是茶金讓人有期待感,進而形成一種儀式感,也無形中促成劇集元素的討論能不斷持續,故而這樣的劇集更有別於八點檔長壽劇,它已不再是打發時間的附屬,更不是可有可無的日常搭配。

當然這前提也是建立在戲劇要好看,其次更在於觀眾的共鳴度要高,如以《茶金》與《國際橋牌社》來看,便是特色非常明顯的實例。台灣劇集的路線非常多元,會以這兩部來比較,都在於他們都是立足台灣的歷史為出發,其次他們都在劇中展現強大的島嶼民族特質,而這亦是台灣能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戲劇特色。

起初《茶金》開頭的歷史詮釋爭議引起不少人的批判,雖然這是明顯不小的失分,但卻不影響劇情和演員的精彩表現,重點在於這部劇集的藝術質感呈現,絕對能排上近幾年台劇的前段班;《國際橋牌社》劇情脈絡雖不至引起太多爭議批判,但是劇情觸及近二三十年的政治角力,使得劇集在宣傳交涉上仍存有不少無形隔閡,這部片相較下雖不似投入龐大成本,但它仍用流暢的劇情走線與演員技巧來補足強化,仍屬佳作。

然而看過這兩部劇集,都能明白感受兩者的共同點,他們都是想要在大環境的困苦中,尋求對於生存拚搏的意志,努力在有限的條件與空間中走出一條路。不論是因為戰爭引起的金融秩序波動、通貨膨脹、國際物料與市場的競爭、國際政治邊緣化、兩岸衝突與危機等,這些不同問題都在劇中故事考驗著他們,但他們都能克服且突破,如同《國際橋牌社》劇中這段話:

再大的石頭壓下來,石塊之間一定有個縫,光線就會從那個縫跑出來。

或許你會說這樣看似正面求生的情境,每個國家多少都有,也多少能在不同國家的戲劇看到,沒必要過度放大上述這兩部台劇。然而這兩部台劇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其一在於皆為本土真實故事改編,其二在於這兩部都有著濃厚的「島嶼性格」。這島嶼性格來自於強敵環伺而凸顯的求生意志,有著被廣袤資源競爭下的邊緣化危機,因此劇中人物都不願受人擺佈而想主導自我命運,想辦法強大自我,進而爭取自我的最佳條件。

例如《茶金》劇中的茶商大亨——吉桑,他為了要證明自我在家族中的存在價值,辛苦創業而成為了茶葉界一方之霸。劇組也刻意塑造吉桑對茶葉的堅持與熱情,讓他懷有對台灣茶做出口碑的理想,使得吉桑成為有別於一般企業家的獨善其身,進而是兼善天下的指標人物,所以身為大老闆的他可以關心底層茶農,滯銷茶菁也時常願意收購,甚至願意為了台灣及茶葉界的面子而賠本接外交茶訂單,成就自我的同時也更多是為了眾人及大環境,霸氣頭家也能有普照天下的陽光溫暖。

重點在於吉桑對自我存在的使命與責任,連帶影響了與他合作的夥伴、親人和員工,他旗下的製茶師為了贏得日本茶葉比賽,再辛苦投入準備也甘之如飴,甚至覺得這是一份「榮耀」。沒錯,這樣的「榮耀凸顯」也是劇組人員在幕後花絮所提及的劇情重點,因為當劇組人員在地方採訪這些故事時,地方耆老在言談中會不時透露「以前曾經得過什麼獎」、「這裡的茶曾有什麼豐功偉業」等,這種榮耀是有別於個人的利益追求,而是眾人的共同價值。

回頭細想劇情,我突然看懂了那一幕,就是茶廠失火原本能順利逃走的首席製茶師——阿土師,為何劇組要刻意安排他折返火場,即便可能犧牲性命,也要將過去競賽得名的冠軍茶種搶救出來,正是因為「榮耀」,而「榮耀」所牽引出眾人的共同價值,正是劇組想要傳達的重點,亦是潛藏在台灣島民們內心的那份「島嶼性格」。

看著《茶金》劇中的吉桑特質,一直讓我聯想到日劇《華麗一族》中由木村拓哉飾演的萬俵鐵平。萬俵鐵平在經營家族企業子公司的鋼鐵廠時,他想的不是要讓鋼鐵廠賺多少錢,反而是他要如何做才能讓鋼鐵廠提升進階,如何才能讓全日本各個產業因為鋼鐵廠而受惠,進而讓全日本朝向更進步與更現代的國家邁進。雖然這部日劇刻意形塑萬俵鐵平的善解與溫暖,但也只有日本人能拍出這樣的人物特性,如同他們引以為傲的「職人精神」亦是如此。對照起來,台劇也能拍出一樣的元素,同時兼具高質感與可看性,著實不簡單。

在《國際橋牌社》亦是如此,雖然劇中連結年代為李登輝主政時期,有人會將其貼上美化李登輝的標籤,其實不然,因為從劇中客串人物遍及朝野黨派,以及不論藍綠紅背景人士都能開心參與演出,就可看出其中端倪。尤其在第二季劇集不斷強調「同島一命」的概念,亦即大家不論任何族群、身分或價值觀的差異,大家都是不分彼此來守護台灣島上的一切。

《國際橋牌社》第二季有別於第一季之處,在於國內政治角力的描述減少甚多,劇組講述重點放在國際與兩岸外交引發的生存危機,不論是九六年飛彈危機或美中台三方角力,這些都是台灣島嶼歷代至今不斷面對的問題。劇中排灣族軍人王約翰在離島前線面對兩岸軍事衝突升高時,這段話,最能看到歷代島民的沉重無奈:

我的曾祖父幫清兵打仗,我的祖父幫日本人打仗,我爸幫國民黨打仗,你們漢人那麼喜歡打,自己去打啊,為什麼要叫我們山地人去打。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