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黨總統候選人積極爭取年輕選民,「政治網紅」柯文哲會一直贏下去嗎?

文:上官亂

2024年的各黨台灣總統大選被各界視為最關鍵的一年,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總統治網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或許還有郭台銘)誰當總統,候選紅柯會直似乎決定了台灣未來不同的人積走向。雖然賴清德的極爭民調一直高居第一,但長期以來,取年輕選去嗎柯文哲都被認為是民政最有力的挑戰者,他帶領第三勢力民眾黨,文哲標榜打破藍綠兩黨壟斷,贏下爭取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各黨也確實擁有最多年輕支持者。總統治網

不少台灣人擔心,候選紅柯會直柯文哲會複製2020年蔡英文的人積待遇——無數年輕人為了他而返鄉投票。但也有很多人説,極爭一場716大遊行,取年輕選去嗎捅破了「柯粉」獨佔年輕群體的「假象」,似乎柯文哲的年輕支持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也沒有那麼多元,而且遊行之後女性支持者變得更少。真相到底如何呢?

正好,最近《鏡週刊》做了一個專題策劃,邀請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位總統候選人,分別寫一封信給台灣年輕人。這對三個人來説無疑是一場難得的跟年輕人對話的機會,更是向大眾展示自己政見的時機,也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三位候選人面對新世代的態度。那麼,柯文哲的表現是否名副其實,賴清德和侯友宜又有沒有機會在年輕群體上破局呢?

柯文哲歷來深耕年輕群體,其社媒內容個性突出,引人注目

柯文哲的「年輕代言人」形象是偶然形成的,後期經過不斷塑造加強,成了今天的樣子。他的政治生涯主要發跡於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當年還是政治素人的他,就運用了網路選戰打法,成功當選台北市長,那時他就開始掌握和年輕人互動的規則。他或許並不懂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但是他沒有包袱和顧慮,所以願意放手讓年輕人做。我記得2015年來台灣的時候,在台中的文創市集上,曾看到一個發明政治諷刺桌遊的小團隊,柯文哲也是其中重要的被諷刺角色之一,但是柯文哲的市長辦公室卻主動跟他們聯繫,誠懇邀請進行合作。

他跟年輕人的廣泛互動,通常被認為始於社群媒體。在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上的表現,也能看出柯文哲和其他兩位候選人最大的區別。

柯文哲的帳號創立於2017年——大概是為了2018年的連任做準備,侯友宜創立於2017年,賴清德創立於2019年,但柯文哲的Instagram粉絲109萬,12萬的賴清德和9萬出頭的侯友宜幾乎只是他的零頭,有90多萬粉絲的蔡英文勉強可與其匹敵。柯文哲的臉書粉絲212萬,侯友宜63萬,賴清德82萬,同樣只有317萬的蔡英文能打敗柯文哲。

柯文哲出席新竹選哲之友會成立大會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三人的社群媒體營運情況差距到底在哪裡?

首先,柯文哲的內容更符合段影音時代的傳播規律。習慣短影音的受眾大都會在3秒之內決定要不要劃過一個影音,但是「短」,絕不意味著時間短,而是在短時間內隱藏最多的有效訊息量,能在開頭3秒就吸引人。柯文哲團隊深知這個道理,以IG為例,比起其他兩個候選人的內容,柯文哲的內容可看性更高,有效訊息更多。

他的內容主要分為幾大類。第一,回應爭議性話題,比如他對郭台銘「併購民眾黨」的回應,自民黨幹事「拒台參加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編者注)的回應,「白飯理論」,前瞻預算的評論,這些都有強烈的政治表達和針對性的評論⋯⋯這些內容能塑造他坦承的個性,同時達到回應熱議的效果。第二,緊跟短影音流行趨勢的跟風影片,比如跟反骨男孩一起跳《求佛》,在自己的演唱會上跳《Queen card》,連演唱會都要賣線上觀看票⋯⋯雖然大多毀譽參半,但能吸引到很高的流量。第三,凸顯他個性的日常行程文宣影片,比如品嚐美食,拜會族群,體驗不同職業。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不刻意親民,而是展現出自己雖然不習慣、不瞭解,但是仍然努力融入和嘗試的風格,年輕人會覺得很真實。

他的文宣團隊通過這些內容塑造了一個這樣的「柯P」:真實敢言不做作、有料有趣且有種。當然,關注柯文哲的人並不一定是「柯粉」,我有不少好友就關注了他,但他們並非柯文哲和民眾黨支持者。這説明,柯文哲的社群媒體內容是有吸引力的,不管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可以從他的內容中找到素材和話題。

而賴清德的Instagram內容文宣化比較重,主要還是日常行程和政見宣導,很少有直接的政治表達,也很少有新聞採訪片段,基本沒有爭議性的話題和回應。雖然他的團隊在努力嘗試活潑的風格,但囿於內容本身的單一化,和賴清德內斂的性格,整個內容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大。據瞭解賴清德的人説,他可以讓文宣團隊的年輕人拍網紅影片,但很難自己上陣拍攝,扮醜或者跳網紅舞蹈的形式對他來説比較困難,他甚至連改變髮型都很難。也可能因為,他覺得做事情比做人設更重要。但是,賴清德是否有機會重演蔡英文當年的社群媒體營銷路線呢?

據瞭解蔡英文文宣團隊的人向我透露,蔡英文黨政之初,也是不重視社群媒體包裝。但是隨著2018年九合一大敗,以及2019年民進黨選舉的頹勢,蔡英文開始重視社群媒體。尤其是隨後賴清德突然競爭黨內初選,她開始迅速放下包袱,加快和網紅合作,利用社群媒體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這種做法也使她的確迅速提升人氣。但現在的賴清德是否還有時間和資源,複製蔡英文擁抱年輕人的路線,尚未可知。

侯友宜的內容也有文宣化過重的問題,而且可能因為他現在還是新北市長,內容中更多的還是市長的政策展示和日常行程,沒有太多作為總統候選人的政治表達。另外,他可能也會擔心,如果在市長職務期間過度宣揚總統候選人的身分,會加強「落跑市長」的印象,步韓國瑜的後塵。可以説,在內容方面,他面臨的束縛比賴清德更多。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