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東京帕運之前:「通用設計」與「身障者參與」作為社會創新的動能

文:姜慶萱(社會企業創辦人,寫東新前世界經濟論壇專任經理/聯合國顧問)

東京帕運即將在今(2021)年8月24日開幕,京帕計與台灣也有10位選手取得了競賽資格,運之用設與作即將在身障運動的前通最高殿堂展開為期13天的競技。在國際上,身障帕奧常使社會刷新對身心障礙的為社認知,2012年的會創倫敦帕奧以「見見超人(Meet the Superhumans)」為宣傳主軸,創下帕奧最高售票率;2016年的寫東新里約帕奧承續了這個主題,呈現身心障礙者在運動和其他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的京帕計與能力與韌性。在東京帕奧前夕,運之用設與作也許也是前通我們重新審視對身障議題既有印象的時機。

社會創新動能:從身障者需求發想

近年來,身障「身障」與「創新」的為社關聯在國際上受到重視。身障人士為了突破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會創、因環境不友善造成的寫東新障礙,往往必須探尋替代管道與解決問題的路徑,而這種因經驗多樣性帶來的創新潛能,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微軟的「看見人工智慧(Seeing AI)」應用程式即是由有視覺障礙的工程師開發,挖掘出AI協助視障者辨識環境的用途;疫情期間線上會議軟體大行其道,微軟的Teams模糊背景的功能也是由有聽力障礙的同仁發想,原先是為了方便專注讀唇的需求,後來卻受到用戶的普遍歡迎及使用。許多產品的開發,如有聲書、電動牙刷、不用手就能快速穿上的Nike flyease球鞋系列等,也是從身障者的需求發想,足見身障作為社會創新的動能。

身障創新案例,擴大社會對身心障礙的貧瘠想像

但今天在台灣,如果上Google查身心障礙一詞,接續的關鍵字常是「補助」、「鑑定」、「福利」。其中原因在關鍵評論2017年第一次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際審查結束後的專文「只用『生病』的角度看待身心障礙者,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可見端倪。如何用超越健康及傷病的角度,看見身障者日常的方方面面,並且作為更包容的社會,擁抱並確保每個人的潛能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呢?以上提到的身障創新案例提供兩個啟發:確保參與及導入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

「通用設計」核心概念為滿足全人類需求,而非僅限身心障礙者

通用設計,在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定義下,是指「盡最大可能讓所有人可以使用,無需作出調整或特別設計的產品、環境、方案和服務設計」,並且不排除在必要時提供輔具。也就是說,日常用品、大眾運輸、公共設施、各種店面等等,一切大眾習以為常的服務,都去盡可能地考慮到所有使用者,包括身障者的需求;不將身障當作「特殊需求」來看待,而是看見社會中多樣的需求,並儘可能地加以滿足。以有聲音及文字兩種形式的有聲書為例,聽障人士可以透過文字閱讀,視障者可以使用人聲朗讀,不僅如此,通勤族在顛簸的路程中、家長必須邊做家事一心多用的情況下、甚至是光線昏暗處,有聲書也能滿足閱聽的需求。社會環境在設計時越能考量多樣人群與情境的需求,就越能提供自由發揮潛力的空間。

目前台灣通用設計產品仍不普遍

而目前台灣通用設計的普遍程度如何呢?身心障礙聯盟在今年中回應二次(身障權利公約)國家報告的平行報告書中提到,「國家雖已將『通用設計』一詞納入部分法律當中,但仍缺乏對於其定義及內涵說明,也缺乏推廣計畫」;通用設計工作室創辦人、推廣通用設計近15年的余虹儀也坦言,通用設計的概念對大多數人仍是相當模糊。為促使通用設計的廣泛應用,身障聯盟也建議「應將通用設計入法,包括公私部門領域在內之給予定義,在各級教育、勞動、衛生醫療、交通、司法、建築環境、休閒娛樂等領域訂定規範或指引,並每年匡列預算具體規劃推廣計畫」。

身障者不僅是「需求者」,也是「創造者」

除了法規的完善以外,我們能更進一步探討的是,如何不僅僅將身障者視為使用的「需求者」,也是「創造者」?無論是產品、環境、方案或服務設計,最能確保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方法,是讓使用者也參與在設計過程中。也就是說,教育、勞動、衛生醫療、交通等各領域中盡可能地納入身障人才,就是導入多樣的視角與創造力。

這樣的觀念也越來越受到國際企業的採納和注意。管理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分析140間美國企業發現,身障參與度高的公司,平均收益比同行高了28%,淨收入多了一倍;參與度逐年改善的公司,其股東獲得較高總報酬的機率比同行甚至高了四倍。就在幾個月前,500個主要跨國企業加入了價值五百強(Valuable 500)倡議,致力於將身障共融提上董事會議程。在在顯示了人才庫長久以來所忽略的身障價值。

身障不只是關於健康、福利、補助、慈善,身障者是生活中的創新者,也是許多發明的源頭。透過通用設計及確保參與,期許台灣也能打造讓身障者能充分發揮潛力的環境,讓產業享有多樣觀點帶來的創新動能,也讓每一個身障者以自己為傲。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