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無照心理師的沙發》:如何定錨人生的最後姿態?有些成長,必須藉由逃離開始

文:王浩一

【第三篇】如何定錨人生的王浩無照最後姿態

得獎的作品,詮釋茱蒂・嘉蘭的心理須藉餘命心境

二月十日中午,我盯著電視轉播,師的沙發生的始關注二○二○年的何定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結果。

芮妮・齊薇格(Renee Zellweger)一如外界所預料,錨人以《茱蒂》(Judy)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最後姿態我之所以會關注,有成由逃並非我是長必芮妮・齊薇格的影迷,而是離開喜歡她在電影裡詮釋的角色。她飾演好萊塢巨星茱蒂・嘉蘭(Judy Garland),王浩無照片中訴說著她在人生最後階段,心理須藉內心脆弱之際,師的沙發生的始她的何定掙扎與她的奮鬥。

電影裡,錨人茱蒂・嘉蘭晚年的最後姿態脆弱與頑強令人心疼,也令人低首深思,「人生的最後姿態」,應該是什麼?可以是什麼?

面對即將結束的生命,有一位安寧病房的醫師說他的多年觀察中,人生的謝幕感言裡總有遺憾、悔恨,也有感謝。但是他發現許多人「花二十年的時間等死」,這是令人驚悚的事實。關於餘命心境,要如何面對與梳理,或許這才是我之所以關注,也開心芮妮・齊薇格得獎的理由。

新聞報導裡介紹文說:「芮妮・齊薇格在《茱蒂》中所飾演的茱蒂・嘉蘭,就是她在英國人生最後階段的掙扎。」「芮妮以本片獲獎,也象徵著好萊塢,向頑強對抗但是內心脆弱、卻仍持續為大家帶來歡樂與歌聲的茱蒂・嘉蘭,獻上最高、也遲了超過半世紀的榮耀。」

近年來,我開始關注那些內心脆弱,但是外在堅強,甚至顯示一身傲骨的人們,看他(她)們如何一身傲氣,盡顯英雄本色。我也好奇他們晚年內心有「什麼樣的掙扎與堅定」,過往人生中又是遭遇過「什麼樣的委屈與淪落」?

體悟下的選擇:走離;挫折下的選擇:逃離

二○二一年七月,兩則有意思的國際新聞。

七月二十一日國際新聞,「疫後掀離職潮」,談長年疫情已經改變許多人的人生觀、生涯規劃,因而選擇自願離開現在的職場,此現象稱「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新聞有幾個歐美數據:美國四月四百萬萬人離職,占二・七%,創二十年新高;英國四十%考慮六至十二個月內換工作;微軟調查全球四十一%員工應該會在一年內離職。

新聞副標題是:WFH後遺症?WFH就是「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可能是職場態度改變了,但那是結果,真正的核心背景是什麼?專家分析背後原因:一、遠距工作讓員工體會到,所有事情不是非得在辦公室裡才能完成;二、更多人嚮往「YOLO」思維,也就是「You Only Live Once」(人只能活一次)。

《大西洋》雜誌等媒體也指出,大離職潮在四十歲以下的年輕工作人之間,以及身有所長的專業人才之間特別明顯。

再說說七月十四日另外一則新聞。日本有「夜間搬家公司」,協助人間蒸發的特別服務。自願失蹤的「人間蒸發」,日文是Jo-u-ha-tsu或是Jo-ha-tsu,意思是「一夕之間就失去聯繫,讓熟人再也找不到的族群」,從自己的生活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常常在半夜離開家園、工作、家人,多選擇不告而別。

新聞引述著非常驚人的數據:自一九九二年泡沫經濟後,日本每年超過十萬人「人間蒸發」,可能是迫於經濟與社會壓力,可能是家人之間的暴力行為,比較少的是企圖尋找自我而逃離的……真能開啟第二人生?

一些媒體粗糙地說:「自願消失的人們之所以這麼做,原因竟然是羞恥心!他們藉由消失這種舉動,來遠離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挫折,像是離婚、債務、失業以及考試失敗等。」文章中甚至無情地進一步結論這種「任性的」人間蒸發者,許多人最後「把居住地轉移到了無人問津的貧民窟」。

這兩則新聞的交集是:「重新選擇,另外換個起跑線」。YOLO者選擇了「走離」,Jo-ha-tsu選擇「逃離」。兩者都是開起第二個人生,但是「走離的」是轉換跑道,改弦易轍,改變節奏。「逃離的」則是激烈地「斷捨離」,徹底從「陌生的零」開始,重新畫下自己的新跑道。

不管如何,許多的人考慮的是「以後,為自己而活」。這些人是怎麼想的?第二人生會比較好嗎?

四部日劇的創作背景,都是逃離者的故事

日本的「逃離」失蹤者,多屬比較激烈的選擇與斷然的行動,而那些「人間蒸發」的故事與心事,成了戲劇創作者的窺探。二○二一年七月,我在「網飛」(Netflix)追劇《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コタローは1人暮らし),這是從漫畫改編的故事,說的是一位五歲小男孩的獨居故事,有趣、溫馨、發人深省。劇中佐藤小太郎獨自搬進清水公寓,父母行蹤成謎,凡事都是自己來。其實他就是一位「人間蒸發」者。

《我家的故事》(俺の家の話)的家庭背景是能樂世家,主角是觀山壽一,他十七歲時選擇「人間蒸發」,離家出走後,不再聞問家事,直到四十二歲才回家。二十七年的離家歲月中,他是一位帶著面罩的職業摔角手。最後在人間國寶能樂師的父親病危時,他選擇回家照顧失智的父親,也繼承家裡的傳統技藝「能劇」。他的故事說的是「逃家最遠的,或許是最在乎家的那一個」。

《凪的新生活》(凪のお暇)則是一位二十八歲上班族大島凪,原本在大型家電公司任職,為了融入同事的小團體,她努力地「閱讀空氣」,卻活得好累。除了工作的繁忙之外,最厭煩的還是人際關係的經營,因為凪害怕被排擠或討厭,於是不斷討好大家,結果成了大家利用和壓榨的對象。心灰意冷的她,徹底覺悟後要「斷捨離」職場。


苏ICP备16002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