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思維》:你的職涯應來自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所有人都只不過是旁觀者
文:DTBar 喝茶吧!布局
最近把一些之前買了但沒來得及看的思維書都翻一翻,今天要講的職對這本《布局思維》就是其中一本。與此同時我還有在看其他與工作相關的涯應書,分別是來自來生方植永的《職場優生學》與David Graeber的《Bullshit Jobs》。但老實說,想像出來工作的人都這幾年,我完全可以接受《Bullshit Jobs》的過旁觀說法,反而對於《經理人月刊》、布局《快樂工作人》、思維《商業週刊》之類的職對內容愈來愈不以為然,而《布局思維》跟《職場優生學》對我來說就是涯應後者,然《布局思維》的來自來生作者楊琮熙確實就是在上面寫文,認證無誤。想像
後者的人都內容是不乏是「只要對做X件事就會成功」、「想要成功,就要先從做XXX開始」、「職場上升遷快速的員工都具備『這種特質』」、「只要X個步驟就可以讓你解決職涯困境」,再搭配某些英文首字合在一起的心法,就建構起了這種職場勵志文的生產鍊。這類型的文章看起來除了在販賣職場焦慮外,還把升遷當成人生的唯一目標。每每想到透過不斷的自我剝削將自己以更廉價而浪費時間的方式,換取資方分出的一小部分金錢與權力還自得其樂的樣子,不免皺起眉頭、難以恭維。
但若因如此否定整本書的內容仍舊是不好的。不以人廢言。當對方抱持與我們不同的觀點時,我們可以先聽聽看、讀讀看,再主觀思考要不要接受這樣的推論,我覺得這種辨別力才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接下來聊這本書,有些觀點我同意、有些不同意,你也可以思考出屬於你自己的觀點!
職涯
作者引用Jim Collins的三個圓圈理論(three circles of the Hedgehog Concept),認為在職涯中找工作最好能符合三個要件,分別是熱情所在(價值觀)、能力頂尖(天賦)、經濟動力(錢)。三個圓圈的交集必然對你而言就是最理想的工作。然而要立刻達成三個要件極其困難,這時候你可以做的是發揮你的獨特性,樹立市場價值。其中發揮獨特性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看:
- 發掘熱情與天賦
在打工、工作或是生活的過程中,你一定會不由自主的思考你喜歡哪些事、你討厭哪些事、其程度又為如何,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感受信號。你可以知道你熱愛的事情、重視的價值觀為何,再辛苦也願意去做。你可以知道你的天賦為何,做起來得心應手。而當你在思考職涯時,將這些寫下,有助於你釐清未來選擇職業的方向。
- 市場需求
三個圓圈理論中,有別於追隨熱情之類的書所講,重點就在於經濟動力,也就是市場上必須有人為你的熱情與天賦買單,作為勞方有賺錢才活得下去。像我們上一篇講研究愛的人,若非做學術研究,而且剛好也有爭取到這筆經費,不然你就算研究愛與生理的關係再透徹也賺不了錢。
- 良性競爭思維
勞方的勞動生產就類似於商品一般,供資方選擇。在供需市場上,我們為了保持經濟動力自然會產生競爭思維,但競爭思維不該像是辦公室惡鬥一樣把別人擊垮就好,而是應該朝發展自身的方向努力,如此一來才會增加自己的選擇權。
- 成長型思維
這是由Carol Dweck在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所提出的概念,也就是相信「努力可能會成功」,因此願意去努力,哪怕最後是失敗也無所謂。在面對困境時,努力去嘗試新方案探討能否解決困境,這就是這思維最典型的表現心態。
相對之下,固定型思維認為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改變。若身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可以建議他去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是需要努力但容易達成的,藉此累積足夠的成功經驗後,固定型思維就容易轉化為成長型思維。
如果要更深化一層,則是對於事情有足夠的判斷,明白什麼時候該努力、什麼時候該放棄,把自己做效益最大化是最好的。
- 持續積累
獨特性的一部份就是要做出市場區隔。在這快速消費與資訊碎片化的時代,透過提升自身能力到別人難以企及的程度(天賦)、揮灑別人難以付諸的時間(熱情)在此事情上面,持續累積對於系統性知識的理解或者對於技術的深化,就是跟別人有所不同。
- 組合思維
在我們累積能力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加深,也就是別人想到你就想到你有很強的什麼能力,相當於我們講的個人品牌印象。第二種你以為是加廣嗎?不是,是加乘。
能力加乘是指你以某幾個能力作為元能力,活用彼此相互有關的元能力或副能力。舉例來說,你會服裝打版與裁修的元能力,那麼妳再去學習織品材質的元能力或進貨與網路行銷的副能力,就能夠讓你拓展事業。於是你開了一間網路服飾店,自己進貨銷售,對於衣服製作的基礎原理有更深層認識的你容易回答顧客的問題,甚至在行銷文案上還可以大推材質。這種能力的斜槓就很不錯。
- 減法思維
如果你打算增加元能力,從底層學完一個元能力的系統會很耗時。除非你的最初元能力也是學習能力非常強,讓你可以快速習得很多的元能力,否則不建議不斷增加元能力,學通幾個加深即可。畢竟人生有限!應該花更多時間去體驗及享受人生!不僅如此,就像我們會比較相信專賣店的品質會勝過大賣場,你的元能力太多會讓人誤以為你什麼都不精。
- 刻意練習與覆盤思維
一萬小時法則告訴我們只要投入時間夠多你就能精通某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你必須在每次的嘗試中不斷接收反饋並持續改進,才能漸臻完善,這樣的做法稱之為「刻意練習」。在刻意練習中,定期的覆盤思維一樣重要,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檢視自己現在的狀態與程度為何,該往哪方面著手進行改善,這樣才能在該專業上有所成長。
- 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