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通用運算,到成就AI霸業,黃仁勳打造NVIDIA的真正王冠「CUDA」

文:林宗輝(曾於Digitimes工作,從遊成擔任四年科技產業和技術編輯經驗,戲通以及從事超過六年半導體產業分析工作。用運業黃曾在證券市場從事投資分析工作。仁勳在北京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深科技〕擔任研究經理兩年。打造回台後曾為財訊雙週刊撰寫產業與財經分析文章。正王目前為波士頓Arthur W. Wood Company Inc公司半導體分析師)

今年以來AI熱潮影響了很多企業,從遊成而NVIDIA可以說是戲通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作為AI鏟子的用運業黃最佳供應商,不只業績在這波全球經濟動亂中逆勢成長,仁勳股價也跟著大漲,打造市值更是正王一舉破兆,把英特爾、從遊成超微都遠遠拋在後面。戲通

而在Computex主場演講中他們所揭示的用運業黃AI大未來更牽動業界所有人的心。可能很多人都以為,NVIDIA一開始就是瞄準AI生態發展,但實際上,AI技術對NVIDIA而言可以說是一場意外,當年黃仁勳創立NVIDIA時,根本沒有想到時至今日他會成為所謂的AI教父。

黃仁勳曾在多年前的一次採訪中透露,他成立NVIDIA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種能夠改變遊戲的市場生態的加速技術,為3D遊戲帶來更好更真實的畫面,讓大家能夠買這種產品去玩遊戲。

黃仁勳笑著說,他把這個願景跟他母親講時,他母親反而要他去找份正經的工作。

但就連當時的黃仁勳也沒想到,他口中這個能夠改變遊戲生態的加速技術,卻變成了改變人類世界的基石。

起於遊戲卻走入AI

NVIDIA創立於1993年,從一開始的產品規劃就是針對遊戲市場,但NVIDIA成立之初並沒有所謂的3D標準,NVIDIA從無到有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技術,但因為有缺陷,並沒有成功讓業界支持。而產品的失敗也讓原本就窘迫的NVIDIA經營狀況不斷惡化,接近斷炊的程度。

1994年成立的3DFX也曾一度靠著傳奇3D加速卡Voodoo把NVIDIA壓到無法翻身,但因策略失誤失掉江山,後續NVIDIA也靠著微軟的DirectX翻身,甚至併購了3DFX,雖說競爭依然不少,但也算是站穩了腳步

而此時,黃仁勳似乎看到了遊戲市場的侷限性,比如說投入大,但回收未必多,且為了相容市場上的主流遊戲,必須花費龐大的人力成本,加上當時繪圖卡只是單純作為遊戲3D加速使用,那麼,如果能找出更多應用可以讓繪圖卡進行加速呢?

畢竟GPU內部進行的也是一連串的數學運算,如果能找到方法,將一般日常的通用運算轉換成GPU可以接受的格式,那不就可以用GPU來解決更多問題了嗎?

在這樣的發想下,黃仁勳與內部進行腦力激盪,希望能找出更多應用,為繪圖晶片創造更多的應用價值,而其結論,就是後來的CUDA。

CUDA的第一版在2007年推出,但當時不只是產業界唱衰,就連自家的開發人員也不看好這個技術。

他們認為,根本沒有應用會使用這種單執行緒效能極慢的玩意,但老黃獨排眾議,堅持要走這條路,他認為,遊戲應用有限,但運算需求無限,未來總有一天全世界都會需要GPU來進行通用運算。

不過CUDA推出後一直找不到關鍵應用,也缺少重要客戶的支持,但公司又要花費大筆金錢來開發應用、維持服務並推廣與行銷,隔年遇到金融風暴,顯示卡銷售也不好,NV的營收大跌,股價一度跌到只剩1.5美元,比AMD最慘的時候還要慘。

目標是通用運算,卻成就AI霸業

黃仁勳不放棄,他花了五六年的時間來完善整個CUDA開發生態,同時持續透過與學校合作來探討與推動GPGPU(圖形處理單元上的通用計算,General-purpose computing on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的運算需求,但因為NV一直砸錢在推動校園的運算教育與合作,這些額外的支出讓NV的財報一直都很不好看,股價也都長期處在個位數。

但經過幾年的努力,事情終於迎來轉機,有兩個Hinton的學生拿NV的GPU來參加一個叫做ImageNet的圖像識別速度比賽,這個比賽是由李飛飛和李凱創辦,目的是為了讓各家企業測試其運算能力的極限。

當時主要的運算架構都是CPU,當時幾乎都是英特爾的天下,快慢是用錢堆起來的,在比賽限制條件下其實落差也不大,但兩位學生拿NV的GPU一舉算出超越第二名數十倍的速度,精確度也比第二名高10%以上,兩位學生使用的是GTX580,他們使用了120萬張的圖像訓練集來進行訓練工作。

因為GTX580的記憶體太小,只有3GB,所以放不進120萬個訓練集,他們把訓練集切成兩部分,分散到兩塊GTX580上進行訓練,總共花了約六天的時間才完成訓練。完成的模型約6000萬個參數。

當然,這與GPT3的1750億及GPT4的一兆個參數相比之下,根本就是小朋友,但要記得,當初的GPU性能僅有現代架構的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在當時,GPU展現出來的運算潛力著實震驚了科學界,

ImageNet的圖像識別速度比賽成為黃仁勳的突破口,過去他們把CUDA設定為通用運算的開發平台,並沒有針對AI進行特別設計,但經此一役,他們開始與業界合作推動AI生態,比如說與Google、臉書合作推動TensorFlow以及許多開源AI框架的導入、讓開發者可以在CUDA上一站到位完成大部分的AI應用開發。

GettyImages-1399238913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收割期到來,NVIDIA登上AI王座


苏ICP备16002488号-1